1/9(六)太陽
 
 
 
我就說...
 
今天天氣晴...
 
 
補課、調課、原有的課都擠在今天
 
 
早上就開始上課了.....一直到晚上沒休息,
 
12個小時...
 
很忙...所以換我和客戶改約下星期
 
 
 
 
明天也很忙...
 
剩幾個鐘點的課要補完...
 
要回公司一趟...
 
晚上還要跑台北...找另一個客戶
 
 
 
記得明天有一張紅色炸彈的ㄚ...
 
 
但是剛剛找好久...都找不到...  傷心    
 
好傷腦筋喔~~不知道被我放去哪了??
 
 
只知道在哪裡宴客...也不知道是請中午還是晚上??
 
明天早上再打電話問其它友人~~
 
 
不過,算一算時間...
 
帖子應該也沒有空去吃了
 
 
  
 
 
我們常常把結果當成最重要的收穫...
 
但也因為關切著成果,或許會讓關係變差...
 
結果雖然重要,但那不是唯一...
 
 
 
如果...因為要的結果和成績壞了關係...
 
 
這樣的後果...是你所想得到的收穫嗎?
 
 
    
 
 
對孩子.....你要他有好的成績
 
對伴侶.....你想要有好的生活環境和經濟
 
對員工.....你要求他的能力和態度
 
對老闆.....你求同樣的同工同酬
 
 
不管在付出...或者在收穫的同時
 
能保有好的關係確實很不容易...
 
 
      
 
 
為了付出不等於收穫時的關係破裂...
 
為了得到自己所付出的收穫...
 
彼此在關係中的壓力共存...
 
壓抑彼此的不愉快...
 
 
 
這樣的相處關係中,誰也無法得到最好的效益
 
 
彼此在惡劣的關係中,
 
非但得到共鳴的結果,更因關係不愉快中得到最差勁的結果
 
 
愉快的關係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穫和結果
 
彼此在愉快的關係中,才能讓彼此盡心盡力去完成彼此所想得到的成績
 
 
    
 
 
關係和成績一定是成正比
 
 
在輕鬆沒有壓力中的成績....
 
不但彼此沒有抱怨和埋怨,也會因為在好的關係中創造更多的收穫和效益
 
 
如果只是給壓力,卻忘了關係
 
這樣的成績...
 
我想並不會在預期的期待有所幫助...
 
 
希望你要的成績裡,好好培養彼此的關係...
 
相信有所期待的收穫!!
 
 
     
 
 
 
當懂得接受自己的脆弱、願意面對失敗的恐懼,
 
從中間找到克服的方法,或是決定換個戰場重新出發,
 
終將會看見自己原本深藏不露的才華。
 
 
今晚在回來的路上,聽廣播節目時...
 
有一位就讀大學的女同學,她目前正在修雙學位,同時也兼差打工賺學費。
 
她聽起來很懂事,年紀很輕,對未來確有一種連「大人」都少有的篤定。
 
 
 
從她的現況,很難想像她在念中學時,竟有幾個學科被當,
 
又經歷留級、重考等重大挫折。
 
 
 
直到考上大學之後,她才覺得自己開竅了
 
知道怎麼樣可以把功課弄好,把生活處理好。
 
 
      
 
 
有一為暱稱為毛毛的聽眾,從紐約Call in進來,
 
透過數位廣播的收聽功能,她分享了很類似的青少年時期經驗,
 
學業挫敗連帶失去自我肯定,留級、退學逼到無路可去。
 
後來,到美國投靠親友,發現自己對美術設計很有興趣。
 
 
目前,她在一家知名的時尚廣告公司工作,開啟生命的另一片天空。
 
 
 
      
 
 
 
★失敗,就像操場上的躲避球,愈是逃避,愈會被攻擊。
 
 
這兩位聽眾所分享的生命經驗,讓我想起自己慘澹的青少年歲月。
 
一連串的挫折,讓我變得自卑而孤僻。
 
 
失敗,就像操場上的躲避球,不斷向我攻擊。
 
 
每天一醒來,就被迫進入球場,忙著躲避每一顆失敗的球,
 
而它們總是毫不留情地對我—迎頭痛擊!
 
 
 
愈是想逃避,就愈容易被攻擊。
 
 
    
 
 
那個時代,很流行玩躲避球,連體育課也不例外。
 
我最恐懼躲避球。
 
只要一上場,就會看見同學們瘋狂似的猛丟球,
 
有時總是會狠狠地被球擊中,
 
胸部??屁股??臂… ??
 
最慘的是臉頰,似乎被打了一巴掌那樣的羞辱、難堪。
 
然後,就可以退出場外,當一個完全冷靜的旁觀者,直到下課為止。
 
 
        
 
 
★結束和自己的敵對狀態,才能學會友善地對待別人。
 
即使就讀專科以後,還是沒有克服對躲避球的恐懼。
 
 
 
直到有一個下午,我經過某個小學操場,看見一群正在玩躲避球的孩童,
 
在裡面我看到一個怯生生的小學生,手足無措地在球場上狂奔,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
 
他不斷被躲避球攻擊,慌亂逃跑時跌了一跤。
 
然後,我看見他的膝蓋流出鮮血,眼角滲出淚水。
 
 
剎那間,他勇敢站起來,不再慌亂地奔逃,
 
堅強而確定地目視著正要攻擊他的躲避球,接著伸出手接住了球。
 
 
他把球傳出去,一個人默默走出球場。
 
 
         
 
 
這個男孩的動作,正是為自己結束青少年慘澹歲月的一個註解—
 
鎮定地接住失敗的球,克服了內心的恐懼。
 
 
 
 
我後來慢慢知道,
 
 
所謂的「開竅了」,並不一定是腦力的開發,
 
 
更多的時候是心靈的啟迪。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脆弱、願意面對失敗的恐懼,
 
從中間找到克服的方法,或是決定換個戰場重新出發,
 
 
終將會看見自己原本深藏不露的才華。
 
 
然後,重新肯定自己、欣賞自己。
 
 
 
 
結束和自己的敵對狀態,才能學會友善地對待別人,
 
 
也從別人身上得到和平的回應。
 
 
認同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 Juan 的頭像
    J Juan

    J Juan的部落格

    J J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